本报讯曾经在国际市场创造过骄人战绩的株洲冶炼厂1997年跌了个大跟头。由于原厂长在国际贸易中决策失误,工厂蒙受巨大经济损失。最近,记者来到该厂,欣喜地看到,通过一年的负重拼搏,企业已扭转了被动局面,度过了最困难时期。
新的领导班子从失败中更加认识到,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,实行民主决策是何等的重要。他们调动各方力量共渡难关,鼓励职工参与企业管理,为摆脱困境出谋划策。一年多来,职工就深化改革、资产重组、增资减负提合理化建议8495条,采纳5061条。
为了避免重大决策中的主观行为,工厂进一步健全约束机制,连续出台了3项制度:《厂党委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制度》、《二级单位和外办公司重要情况向厂党政主要领导汇报制度》和《关于重大问题向党员通报制度》。企业还成立了资金管理委员会,完善资金管理制度,健全财务会计制度,堵死了资金运作上的漏洞,杜绝了资金体外循环。
走出困境的关键是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装备、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优势,确保生产稳步发展。全厂以锌技改工程达产达效为重点,强化生产管理,优化生产要素,1997年铜铅锌总产量达32.35万吨,创历史最高水平。1998年铜铅锌产量达34.04万吨,又创历史新高。在实现规模效益的同时,企业产品质量得到稳步提高,锌的优质率在98.53%以上,达到国际最先进水平。该厂还在降低管理、财务等费用上下工夫,一年中降低成本7400多万元。
厂长方炳祺对记者说:1998年全厂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,比上年增长6.8%;实现利润一亿元,还债6.4亿元,其中国外欠债6400万美元已全部还清;职工对企业的信心指数由26%上升到96%,企业有望在2000年恢复元气,彻底走出困境。